顺德招聘网 > 资讯 > 顺德资讯 > 文章详情

北滘开展“绿丝带关怀计划”

阅读次数:10412020-05-22 14:28

构建多方参与、多维介入的社区精神康复体系

特殊生日会 患者笑开颜

  文图/珠江商报记者黄文静

  5月15日下午,顺德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楼的会议室内不时传出欢声笑语,由该中心与佛山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举办的服务对象季度生日联谊会在此举行,这是顺德北滘“绿丝带关怀计划”项目内容之一。

  该项目面向北滘镇的社区精神病患以及家属开展社工服务,透过患者与家属一同参与康乐活动,让家属和患者减缓压力,增强家属对患者的支持力度。项目目前得到广东德胜社区慈善基金会资金支持。

  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梁润娣介绍,该中心在管理镇内精神障碍患者时发现,有部分患者不愿配合服药治疗,其精神稳定性较差,需要社工的介入服务。“我们只有6名工作人员,日常需要进行建档、随访、体检、处理应急精神障碍患者等,工作已经满负荷运转,难以深入跟进这部分患者。”她介绍,不仅如此,这部分患者正是因为不认为自己有病,所以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对医务人员心存芥蒂,以医务人员的身份难以与患者建立起关系,“有些患者一听到是医务人员,就会挂断电话,他们觉得医生一开口就会让他们吃药”,“绿丝带关怀计划”正是对这部分空缺进行弥补。

  据介绍,该项目在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基础上,联动社区、民政、公安、综治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发挥“1+1+N”的跨专业协同力量,为社区的精神康复服务对象及其家属提供社工服务。以保持精神康复服务对象的精神状况稳定为出发点,从精神康复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家庭关怀、社会支持等多个层面介入,促进对精神康复服务对象的帮扶和服务管理,形成多方参与,多维介入的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体系。

  项目从2019年12月开展以来,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大同社工机构对掌握的这部分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了跟进走访,并逐一建立了档案,进行评估。“有评估发现确实不需要服药的,我们进行了跟进,也有通过走访了解到患者与家属的需求,通过链接慈善会热心人士等资源给予帮助。”通过项目的开展,北滘全镇精神障碍患者服药情况有所改善。

社工举办欢乐的生日会为服务对象及家属减缓精神压力。

  不寻常生日会

  背后凝聚社工几多心血

  精神障碍患者走出家门参加社交活动,需要鼓足更大的勇气。5月15日下午,一场看似寻常的生日会,背后是机构前期大量服务的铺垫。

  阿强失业在家多年,他很少出门,基本没有社交活动,精神面貌比较差。家属对于他的表现也习以为常。在项目开展家访时他却提到很想出去参加活动。为此,社工建议家属先从改善他的穿着打扮开始,增加他的自信心。

  “第一次邀请他来参加活动时,我们在楼下等了近一个小时,才等到他。”大同社工该项目负责人蔡玉花介绍,第一次活动是在下午举行的,“那天早上他说害怕紧张,我们便告诉他下午2点到他家楼下去等他。”终于等到他时,社工姑娘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这次生日会,我们通知他来参加,他很爽快就答应了。较早就来到了我们活动现场。”在生日会上,阿强也笑逐颜开,敢于上台跟社工姑娘一起切蛋糕。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都惊讶于阿强这些“出门难”患者的到来,“以前每次通知他出来体检时,他都拒绝出来”。

  这次生日会上,还有一些“特殊”志愿者的参与。“无论是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还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都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甚至有助于调节情绪。”蔡玉花介绍,有些人不愿意以患者的身份来参加活动,这个身份让她感受到精神压力,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可以帮助她增强自我价值感。

  也有受邀但未能成行的服务对象。“这些服务对象需要持续去跟进,他们最终才愿意信任你,有了信任之后,他们才听得进去你的建议。”蔡玉花提到,目前正跟进的一个服务对象梁生,是村居干部眼中的“棘手”对象,他把医生护士都拒之门外,“我也被他拉黑过一次”,现在他经常给社工姑娘打电话,“连准备去投诉也告诉我,我借此引导他合理反馈诉求,并教他控制情绪的方法,这次生日会也邀请了他,后来他说这几天情绪不好,“想打人”,所以我建议他来面聊。”

  多部门协同

  让患者得到应有照护

  在“绿丝带关怀计划”项目的介入下,一些精神障碍患者的状况较快得到了好转。李姨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夜晚会大声吵闹,她的家人因此抗拒接触外人,经过多次微信沟通,蔡玉花和医生终于见到了他们。

  “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家庭的上空笼罩着一朵乌云。家属情绪压力很大,甚至有邻居目睹过家属情绪失控的可怕画面。”在走访时,李姨的家属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压力都跟他们分享。也是这次走访,他们才打开了心扉,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开始向社区申请免费药物治疗。在得到药物治疗后,李姨的病情有望稳定下来。“这减缓了家属的情绪压力,特别是避免了‘不好事情’的发生。”

  对于有暴力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如果不加以控制,则是社区中的“定时炸弹”。前段时间蔡玉花跟进的一个服务对象便是如此。这个服务对象梁姨曾有产后抑郁,病情发作时,会有打小孩、偷窃等行为。

  “社区医生、护士电访时,村居、家属都说她状态挺好的,但是让家属来申请社区免费药物,却没见过来。”在进一步走访中,蔡玉花与同事们了解到,该患者长期在社区工作坊工作,家人并不常照护她,梁姨因而无法得到稳定供应的药物以控制病情。

  为此,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同社工中心通过多部门联动机制,及时与当地居委会、综治等部门集中商议,并进行分工合作,由村居通过法律途径保障梁姨的合法收益,村居治安员加强对梁姨的关注,社区精防医生协助申请开通绿色通道,确保梁姨及时得到药物治疗,梁姨所在的社区工作坊同事也经常提醒她按时服药。得到稳定的药物治疗后,梁姨的精神面貌好了很多。

  在开展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时,蔡玉花深感,基层各职能部门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共享及联动,社工机构作为其中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很有必要。“精神障碍患者复发几率高,情绪控制能力差,很容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她认为,公众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认识也存在误区。

  携手帮扶

  外地户籍精神障碍患者

  相比本地户籍的精神障碍患者,流动人口中的精神障碍患者虽然较为少见,但却不容忽视。蔡玉花便曾跟进过一名租住在北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王女士,这是由社区医生转介过来的服务对象,她所租住的社区并不掌握她的情况。

  “刚接触她时是在1月份,当时她还在一间小作坊打零工,精神症状明显,经常自言自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免费精神药物的获得方面。”蔡玉花介绍,王女士只有一个妹妹在清远,偶尔过来接济她,她老家也是一个小地方,没有办法帮到她。

  “绿丝带关怀计划”项目通过朋友圈发动爱心人士募捐衣服、面条送给她,解决她迫在眉睫的温饱问题。经过不断反馈,王女士的状况逐渐得到所在村居的关注和重视,村居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医生还联合向北滘综治办反映,“我们已经跟职能部门沟通好,可以把她送院治疗,解决其长期得不到监护治疗的问题,但家属最终还是决定把她接回所在的城市。”

  5月初,王女士被其家人接回了老家。蔡玉花也计划后续再跟家属联系,尽可能提供协助链接当地的帮扶资源。该案例的多部门协调实践,为应对流动人口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借鉴,“我们希望政府也能关注到外地户籍精神障碍患者的存在,他们也需要良好的资源帮扶和管理。”

  (备注:应受访者要求,以上服务对象皆为化名)


文章来源: 顺德招聘网 https://sd.goodjob.cn,转载请注明。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