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招聘网 > 资讯 > 顺德资讯 > 文章详情

容桂老人陆生龙:七十岁不改龙舟梦

阅读次数:21442018-05-25 15:55

 编者按:容桂民间的龙舟活跃程度,在顺德都是非常有名的。君不见,分散于容桂各地的龙舟,少说也有几百条。《容桂风物记》曾记载,明末清初,容桂坊社神庙就有二十只龙舟。

  在容桂民间,就有一群热爱龙舟传统文化的龙舟人,带着虔诚的信仰精心组织每一场活动。这种信仰,让他们心存感恩——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自己是龙的传人……他们怀着对龙舟的历史、文化传承,怀着对家乡的父老乡亲的感恩之心,做好每一项公益事业。

  前天的格兰仕·2018容桂多彩龙舟文化节新闻发布会正式拉开狂欢序幕。从本期开始,记者深入民间挖掘容桂龙舟人的故事,推出容桂龙舟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荔熟蝉鸣时,欣闻鼓声起!

  “去年的5月30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南区第十一届游龙大汇,在南区大涌举行,吸引了容桂坊社44条龙舟(凤艇)参加。”打开了话匣子的南山进士庙话事人陆生龙,缓缓地向记者讲述进士庙和他的龙舟故事。

  踩着单车筹钱造龙舟

  让我们将镜头转回到去年的游龙大汇现场。44条容桂本土庙、堂、坊、社及其他镇街的龙舟(凤艇)聚集在龙门西边涌。一到良辰12点半,锣鼓声、呐喊声、鞭炮声不绝于耳,烟气腾空,罗伞绮丽,彩旗招展,龙头摆动,千桨挥舞,划破碧浪,争先恐后,冲向龙门!甚至不少儿童还跨坐在龙头上,自小耳濡目染,龙舟文化深入人心。

  “那场面,这么多年来,我们老一辈的内心和孩子们的心情一样,是很激动的。”说起龙舟,陆生龙满脸自豪,“当时我们孤单寡人,只有一只龙舟,没人陪我们扒,于是就邀请周边的龙舟,每只龙舟给3000元。从十几只到现在的四十多只,越搞越兴旺。”

  陆生龙回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南山进士庙已经建造过“第一只坤甸木新龙舟”,兴旺一时,但“文革”时期经历“破四旧”等运动,进士庙第一只龙舟拖进了“收购站”,最终龙舟被拆散变成烂木一堆,“进士庙龙舟活动”宣告暂停。

  活动停了,但对龙舟的情怀不变。1982年,陆生龙和进士庙老一辈的理事人踩单车去中山、顺德等地筹资,“这个五毛,那个一块”,还亲自去杏坛造了一条龙舟,“我们当时找朋友、街坊筹集到了3000多块,自己掏了3000多块,终于成功建造了这条长22米的‘进士庙第二只坤甸木新龙舟’,现在还埋在河涌下面。”

  弘扬中国民间传统龙舟特色文化一直是南山进士庙人的心愿。2006年,他们在南区居委会建造了长22.8米“进士庙第三只坤甸木新龙舟”,由此也引出了2007年端午节的第一届“南区游龙大汇”。

  “自己中意所以投入”

  “我和龙舟很有缘的。”今年70岁的陆生龙从6岁开始跟着爸爸扒龙舟,好玩的龙舟已经深深烙印在陆生龙的脑海。如今,陆家三代都喜欢扒龙舟,儿子每年都捐许多钱建龙门、横幅,读初三的孙子也跟着扒龙舟。

  “自己喜爱龙舟嘛,自己掏钱、出钱出力都要造龙舟。”30多年来,陆生龙情系龙舟,源于容桂人对龙舟的喜爱。

  目前,整个容桂的坊社龙舟活动,都以南区进士庙为中轴线。不少热心街坊每年都花几万块钱投龙舟头,甚至有的企业主花几十万包一条龙舟参加彩龙巡游活动。

  热心参与南山进士庙龙舟活动的龙舟爱好者不断增加,助推了民间龙舟文化的发展。陆生龙介绍,2010年、2013年,带着街坊的期望,进士庙在广州番禺大石龙舟厂建造了一对“26.88米坤甸木龙舟”。两只龙舟无论尺寸和款式都是统一设计,也是容桂现存独一无二“孖龙舟”。

  由于城市规划改造,很多河涌变成道路,龙舟不能以水路进行坊社间友好交流。于是,南山进士庙在2014年特别建造了一只“油木岸龙”,每逢端午节期间以“岸龙”形式拜访容桂各大坊社,弘扬龙舟文化,开展更多公益活动把龙舟精神带进社会、带进社区、带进校园。

  陆生龙介绍说,容桂的人都来南山进士庙拜祭。“我们现在捐出去的善款超过一千万元,主要用于学校、老人院慰问,做善事。”

  热心传播传统龙舟文化、热心做善事的陆生龙,去年被容桂街道办事处颁发了“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文/珠江商报记者黄祖兵 图/珠江商报记者陈炳辉


 

文章来源: 顺德招聘网 https://sd.goodjob.cn,转载请注明。

搜索